清晨,治水家住仓山区滨江丽景美丽园的变智林女士打开水龙头,开始准备一家人的水福早餐;深夜,闽江大道平静的州水质综路面下,一根根供水管“坚守”岗位……从日出到日暮,合合每一滴与“云”端相连的格率国标水,都诠释着一份幸福。远超守护这份幸福的治水,是变智供水管网数字孪生系统。
福州供水管网数字孪生系统。水福记者 陈暖 摄
占据C位的州水质综大屏、不停跳动的合合数据、在电脑前忙碌的格率国标工作人员……18日上午,记者在福州水务集团数字水务中心看到,远超供水管网数字孪生系统正不知疲倦地运转。治水
“这就是我们的供水一张图,城区约4500公里长的供水管网都被装在其中。”福州水务集团数据管理工程师张佳勤轻点鼠标,一根根管线、一个个阀门、一座座水厂的实时状况一目了然。
这场关于供水的“智”变缘何发生?随着城市不断发展,供水管网系统日趋复杂,管网漏损率大、爆管处置不及时、供水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等短板,都让传统的管水方式面临挑战。“要让安全放心的城市供水可持续。”张佳勤说。
数字化技术,为这场“智”变注入众多新意。以城市供水管网为单元、以管网空间数据和用水业务数据为底座、以水力学算法为核心驱动,供水管网资产全面理清,空间数据即时建档,管网运行数据、用户业务数据“孤岛”精准打通。
在GIS综合服务平台、大数据中心与供水管网实时在线模型织成的“骨架”里,270平方公里的地形图、19.4万个附属设施、3600个小区、4900个二次供水泵房、8座水厂等城区供水的关键数据被“写”入其中,让系统拥有科学管水的“十项全能”。
和管水“老模式”相比,智慧化运营管理的新模式持续带来惊喜。以管网漏损治理为例,以往发现管网漏点主要依靠群众反馈、日常巡检、夜晚人工听漏等方式,一趟巡检三四十公里走下来,得花上大半天。“现在,系统就像是管道的‘听诊器’,帮了我们大忙。”张佳勤说,依托灵活运转的智慧大脑,系统能在实时报警的同时,辅助锁定异常区域,实现全面“听诊”,结合数据分析,让寻找病根、指导施工、消除病害一气呵成,治漏工作更精准高效。
面对水厂改造升级、管网迁改及改造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小“水事”,数字的力量也尽情展现。通过预测影响,该系统能评估并不断优化调度方案,最终得出最优解,实现水压、水质影响最小化。
对林女士这样的普通市民来说,数字管家从源头到龙头的全天候管护,让用水更加安心,“家里哪个角落漏水,它都能发现,用水的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”。
一组数据,是城市供水管理“福州模式”的最好体现:在供水管网数字孪生系统支撑下,福州管网漏损率降低约15%,节约水量超2.85亿吨,管网浑浊度均值下降约23%,出厂水合格率、水质综合合格率远高于国家标准,单位供水能耗降低约20%,管网运营维护成本降低约53%,获国际水协项目创新奖金奖等国际级奖项2项、住建部智慧水务典型案例等省部级奖项7项。
据了解,供水管网数字孪生系统的外延仍在持续拓展,城市排水孪生系统和水资源管理调配系统也在加速建设完善,持续做好“智”理城市、服务市民的加法,交出智慧管水的“福州答卷”。(记者 孙漫 通讯员 蒋秀华)
为了防止迅雷扫版权风险,本片迅雷链接,在2个小时后自动放出!